对联的产生与发展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05:15:35

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,始生于唐代,宋元间得到发展,至明清而大盛,历久不衰。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。春联的前身是桃符。古时迷信,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,正月一日……帖画鸡户上,悬苇索于其上,插桃符其旁,百鬼畏之。(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)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、郁垒二神名;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,能食百兔,故俗画其像、书其名以驱鬼。隋杜台卿《玉烛宝典》说:元日造桃板著户,谓之仙木……即今桃符也。其上或书神荼、郁垒之字。(《说郛》卷十引马鉴《续事始》)

对联的产生与发展

其后,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,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,粱章鉅《楹联丛话》说:楹帖始于桃符,蜀孟昶余庆、长春一联最古。按《宋史.蜀世家》即谓:孟昶每岁除,命学士为词,置寝门左右。末年,辛寅逊撰词,昶以其非工,自命笔云: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。〈宋史.五行志》和《蜀祷杌》亦有类似记载。但从这段文字看,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,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。

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,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。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,如:

三阳始布

四序初开

福延新日

庆寿无疆

宝鸡能僻(辟)恶

瑞燕解呈样

用语朴实,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,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。至晚唐时期,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。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:李义山谓曰:近得一联句云:远比召公,三十六年宰辅。未得偶句。温曰:.何不云:近同郭令,二十四考中书。这一口头对答,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。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。掘福建《福鼎县志》载,唐咸通年间,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:大丈夫不食唾余,时把海涛清肺腑;士君子岂依篱下,敢将台阁占山巅。又福建《霞浦县志》载,唐乾符年间,陈蓬曾题居室二联,一为竹篙疏见浦,茅屋漏通星,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,竹户玲珑左右开,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。至于释文莹所撰《玉壶野史》称,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;

大暑去酷吏

清风来故人

将暑热比作酷吏,凉风喻为故人,既别致又贴切,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。

《楹联丛话》故事类收有苏轼、楼钥、韩绛等人的联语,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。如朱熹自书精舍联:

佩韦遵考训

晦木谨师传

爱君希道泰

忧国愿年丰

前一联言遵循父师之教诲,后一联抒忠君爱国之志向,均为自戒自勉之作。又《朱子全集》卷后所附联语亦多,可见南宋时楹联已逐渐得到推广。

元代联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,但据《濯缨亭笔记》所载,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书法家赵孟頫为皇宮大殿与应门作春联。赵题大殿曰:

九天阊阖开宫殿

万国衣冠拜冕旒

题应门的一副是

日月光天德

山河壮帝居

两副对联都属歌功颂德之作。他还有两副名作,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:

春风阆苑三千客

明月扬州第一楼

语言流利,格调清新,颇能传神。另一副题于杭州灵隐寺;

龙涧风回,万壑松涛连海气

鹫峰云敛,千年桂月印湖光

不仅对仗工整,语言典雅,而且以灵隐涧(龙涧)和灵鹫峰之奇景壮观来突出灵隐寺的非凡气象。

对联的繁荣与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关系。朱元璋喜欢作联,《金陵琐事》载其赠中山王徐达联就有两副,其一为:

始余起兵于濠上,先崇捧日之心

逮兹定鼎于江南,遂作擎天之拄

《列朝诗集》也收录他赠翰林学士陶安联:

国朝谋略无双士

翰苑文章第一家

这几副对联不仅气魄很大,而且造语甚为工巧。

春联这个名称,据说也是由朱元璋首创的。陈尚古《簪云樓杂说》称:春联之设,自明孝陵防也。时太祖都金陵,于除夕传旨:公卿土庶家,门上须加春联一副。太祖亲微行出观,以为笑乐。偶见一家独无之,询知为阉豕苗者,尚未倩人耳。太祖为大书曰: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割断是非根。清人富察敦崇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云: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可以说,至迟到了明代,桃符已变成红纸墨书的春联了。

自明代开始,创作对联,蔚为社会风气。有人集前人诗句为联,如王百穀集杜甫诗为联:

岂有文章惊海內

漫劳车马驻江干

人们之间,相互赠勉、自勉、喜庆、哀挽之联也层出不穷。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,在明清小说中骋才答对的活动也有所反映。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就有《苏小妹三难新郎》即苏小妹于新婚之夜出难题考秦少游的故事,虽非历史事实,但文艺作品中出现这种试才斗智的联语,就能说明对联在当时市民阶层中的流行程度。《红楼梦》一书中的对联更多,第十七回专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。宝玉所拟对联及橫额,无不状景贴切,且与居住者的个性相符,这正反映出对联创作在清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
上一篇: 关于桥的对联集锦 下一篇: 满月对联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