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
材料一:及秦公用商君,坏井田,开阡陌,急耕战之赏。虽非古道,犹以务本之故,倾邻国而雄诸侯。--《汉书•食货志》材料二:皇帝说:“如果名不正言不顺,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

更新时间:2024-04-19 10:10:39

问题描述:

材料一:及秦公用商君,坏井田,开阡陌,急耕战之赏。虽非古道,犹以务本之故,倾邻国而雄诸侯。

--《汉书•食货志》

   材料二:皇帝说:“如果名不正言不顺,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。现在要禁用鲜卑语,统一使用汉语。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,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,*-E vX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。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,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,明知故犯,就要降职或罢官。”

(1)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?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?

(2)材料二中的“皇帝”是谁?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

(3)改革或变法代表了“百家争鸣”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?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?

(4)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?

丛望回答:

  (1)由材料“及秦公用商君,坏井田,开阡陌,急耕战之赏.”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历史.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废除了旧制度,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,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,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,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.

  (2)由材料“禁用鲜卑语,统一使用汉语.”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.因此材料二中的“皇帝”指的是北魏孝文帝.北魏孝文帝时期,由于北方各族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的汉族,为了革除落后习俗,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,巩固北魏的统治,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.

  (3)改革或变法代表了“百家争鸣”中法家的思想观点.战国末期的韩非,是法家的代表人物.他主张改革,反对空谈仁义,提倡法制,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.

  (4)本题是开放型题目,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.只要符合题意,言之有理即可.例如: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;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等.

  故答案为:

  (1)商鞅变法;废除了旧制度,促进了农业生产,提高了军队战斗力;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.

  (2)北魏孝文帝.目的:为了革除落后习俗,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,巩固北魏的统治.

  (3)法家;韩非.

  (4)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(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).

热门推荐